悉尼大學商學國貿雙碩士畢業(yè),現居澳洲,在澳學習生活15+年,從事教育咨詢工作超過10年,澳洲政府注冊教育顧問,上千成功升學轉學簽證案例,定期受邀親自走訪澳洲各類學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新聞列表> 2017年美國大學招生模式意義何在
3月29日,在全美國高中生正忐忑不安地等待著各自申請的大學揭榜的時刻,一篇由他們其中的一員撰寫的言辭尖銳而不失詼諧的專欄出現在《華爾街日報》上。作者名叫蘇西 李 韋斯(Suzy Lee Weiss),是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一家高中的四年級學生。在醒目的大標題《我要對所有拒絕我的大學說》之下,作者寫道: 這星期,有千百萬和我一樣心中酸溜溜的高中生正在反思,自己為什么會被心目中的理想大學拒絕。原因很簡單:這些年,我們都被騙了。
大學一直告訴我們要保持自己的本色, 韋斯繼續(xù), 多動聽的建議。當然啦,只要你有九項課外活動,任六個學生干部職位,參加三個學校體育代表隊,考出讓人瞠目的SAT分數,有個三頭六臂的媽媽,那么請務必保持自己的本色!不過,如果你在比薩餅店打工,或是越野跑隊上拖后腿的隊員,請考慮另謀出路。
早知如此,韋斯反省道, 我就該發(fā)起個慈善基金,幫助流浪者的傷殘寵物治病,或者為剛果弱勢的黑猩猩群體募款 我應該在暑假去非洲拯救幾個在水深火熱中掙扎的孩子,照幾張相片,然后在個人陳述中告訴大學招生辦,我和那個叫Kinto的孩子一起渡過的下午如何改變了我的人生。 韋斯的結論是,很多孩子為了粉飾簡歷而做出的努力,而她為了 保持本色 都沒有做,而到了此時,外人恐怕只能把她的話當作一個表現未盡如意的自私少女在為自己的失敗尋找借口。
韋斯有聲有色的吐槽立刻在學生和家長中引發(fā)激烈的討論。在文章后的1200多條留言中,有人為她鼓掌叫好,有人叫她 成熟點,把這些話咽回自己肚子里 。她被NBC著名的訪談節(jié)目《今日秀》(The Today Show)請去做嘉賓,而根據節(jié)目提前做的網絡調查顯示,53%的讀者認為她的觀點是 令人無法茍同的自怨自艾 ,30%的認為她 準確地捕捉了當今美國大學招生的標準 ,另有17%不知 是否應該將她的語句當真還是應該對其表示厭惡 。
不論讀者的意見有多大出入,他們劇烈而極端的反應都印證了大學錄取過程與結果在美國人 或起碼美國的中產階級家庭 心中的分量:等待的焦灼,被錄取的欣喜若狂,被拒絕的失望憤懣,這些感情伴隨著千千萬萬個美國高中生渡過了過去的幾周。而在國內高考競爭日益白熱化,出國留學大潮逐年洶涌的中國,類似的體會在學生和家長中也同樣刻骨銘心。參考韋斯的專欄所展示的情形,結合我在中美兩個教育環(huán)境中的個人體會,我認識到:兩個看似截然不同的教育體制的舉賢納才的方式其實有相似之處;但是否能在面對嚴峻的升學壓力時,仍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理想,則要視乎每個人對招生體制的解讀。
我自己踩過美國大學錄取 獨木橋 的經歷來自六年前的2007年,我在的第二年,也是高中最后一年。從2006年9月底,風平浪靜的校園生活表象下開始暗流涌動:學費高昂的美國私立高中了解學生們對大學申請的重視,并盡其所能為四年級學生提供周到的輔導和協(xié)助。迪爾菲爾德中學(Deerfield School)在學年伊始便為四年級189名學生每人分配了學校四名專職大學申請顧問中的一名,幫助學生制定申請時間表,挑選學校,安排面試,報名,修改個人陳述,并隨時傾聽學生的疑慮。一句話:手把手扶持每個學生走過他/她人生中的第一個重大關卡。
盡管如此,大學申請對每個高中生來說仍然是個損時耗力又難以駕馭的任務。那些熬夜記憶SAT詞匯,絞盡腦汁應對美國大學面試官古怪問題的中國學生們,如果知道這個過程在美國學生眼中同樣是多么的令人費解,心中或許會感到一絲慰籍:如同韋斯在專欄里寫道的,在許多美國學生眼中,美國大學錄取的全方位衡量方式要求學生不僅有出色的成績,同時有豐富的課外活動,精彩的實習經歷和幾個令人過目難忘的 足以改變他們一生 的故事。有時,這些都不足以擔保他們能夠獲取理想大學的通知書。
早知今日,我當初就應該每天圍著頭巾來學校;如果有任何難以告人之事可以把我圈進柜中,我會爽快出柜, 出身于富裕的白人家庭的韋斯在文中埋怨到。 多元文化! 在這個標準下我就和一塊咸餅干一樣乏味。
如果說在中國應試教育中取勝的方法是向標準答案看齊,成為最中規(guī)中矩的優(yōu)秀生,在美國的大學申請中成功的訣竅 在韋斯眼中 便是利用自己先天條件加上后天努力,將自己打造成最全面同時也最不落俗套的申請人。如果中國的高考是一躍定成敗的跳高比賽,美國的錄取過程則是鐵人三項加八仙過海。
高中第四年,我也目睹了類似的情況。在同學們各自忙于準備申請材料的同時,大家也悄悄議論著學校中的一些 公眾人物 申請大學的砝碼:數學小組的領隊大概可以因為競賽獲獎進入理想學校;劃艇隊和長曲棍球主力會因為運動特長被常春藤青睞;辯論隊隊長、舞蹈團領舞、樂團首席小提琴手大概都能各謀高就。而一些沒有一技之長,成績不算出類拔萃的學生則開始暗暗著急。
回憶起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韋斯諷刺性的描述似乎并不顯得出格。雖然美國的大學錄取采取彈性標準,尊重多元取向,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這似乎便意味著申請人應當具有全面的競爭力,同時又有不同尋常的特長與特質。一個拒絕制定硬性標準的選拔過程,似乎已經被爭強好勝的學生賦予了自身都難以達到的標準。向著這些標準努力,能夠達到的學生成為勝者,而落后者則是落敗者。從這個角度看,美國大學選拔學生似乎和高考有些許相似:雖然衡量標準不同,但終歸有自己的規(guī)則。而不少高考落榜者,和對自己申請結果感到不理想的韋斯同樣,體會到的都是出局的失落。
但是在美國讀了六年書后,我感到這又似乎不是美國教育體制蘊含的全部意義。誠然,大學申請是一場競賽。韋斯在文中寫道,她一直按照大學堂而皇之的建議, 保持自己的本色 ,最后卻發(fā)現這是是行不通的手段,大學需要的是她將自己變成一個全面出色的申請人。韋斯的問題在于,她將 保持自己的本色 狹窄地理解成了大學對申請的高中生提出的建議。( 我遵從了這個建議,沒有成功,于是這說明了大學的虛偽 。)
然而 保持本色 并不是競賽的規(guī)則,最終的目的更不是一紙大學錄取通知書。在美國高中生中,如同韋斯所描述一樣,一些學生確實會為了申請大學的功利目而包裝自己,會為了豐富簡歷去從事一些自己并不熱衷的活動 類似的現象不僅存在于美國。然而在我個人的經歷中,我身邊更多的美國學生在從事活動時,最主要的動力仍舊來源于他們對于活動內容本身的熱愛。
我高中的一名好友,AP化學課上的尖子生,現在是系統(tǒng)生物學在讀博士;宿舍里住走廊斜對面喜歡看大部頭哲學著作的女孩,現在就讀一所美國頂尖大學法學院;那個每次來上英語時課著裝講究,頭發(fā)一絲不亂的高個子男孩,現在是一名業(yè)余模特。還有一位那時便每天花幾小時學習中文的女孩,現在在《中國日報》(China Daily)的紐約分部工作。這些學生追求他們的愛好,并非為了進入大學,而是因為這便是他們的 本色 。而這些本色,又和各個大學錄取時看重的素質和能力吻合,和他們以后各自選擇的社會角色吻合。
美國大學招生模式背后的含義,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如果將它看成一場殘酷的競賽,參賽者需要拋棄自己的特色,抱著贏得比賽的目的,勉強自己努力變成一個自己心目中的完美選手,那么別扭和痛苦是在所難免的,在比賽中結果不理想后感到沉重的苦澀也并不出人意料。然而,如果將它看成是為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實現自己的理想尋找下一個成長平臺的過程,或許最終找到的會是最適合自己的選擇,而對跌倒時的痛楚也可以更加釋然地接納。
悲哀的是,當今中國的教育體制會讓大多數身處其中的學生感到壓抑甚至窒息。不管學生的本色如何, 一刀切 的高考,憑著一紙標準答案和一個毫無回旋余地的錄取分數線,真正將大學錄取變成了一場殘酷的競賽。當然這個制度也有其優(yōu)勢與合理之處,相信這里不需贅述。但現實是,在它的指揮棒下學生只能向同一標準看齊,無論自己認同與否,別無選擇。
在大學錄取過程中摔了跤的韋斯,以一篇讓人印象深刻的專欄跳入公眾視線,發(fā)出自己的聲音。興許,這正是她一個另類生涯的開端。 我雖然不同意你的看法,不過你的文筆相當不錯! 一位作者在文章后留言道, 以后你為什么不去當一名諷刺小說作家或專欄寫手呢?我等不及聽你抨擊政府和政客了!
在中國,情況又會怎樣呢?或許,需要等到下一個 韓寒 來告訴我們。
注:高雨莘是自由撰稿人,現居北京。
-------------------------------------------------------------------------------------------------------------------------------------------------------------------------------------------------------------------------------------------------
By SUZY LEE WEISS
Like me, millions of high-school seniors with sour grapes are asking themselves this week how they failed to get into the colleges of their dreams. It's simple: For years, they we were lied to.
Colleges tell you, Just be yourself. That is great advice, as long as yourself has nine extracurriculars, six leadership positions, three varsity sports, killer SAT scores and two moms. Then by all means, be yourself! If you work at a local pizza shop and are the slowest person on the cross-country team, consider taking your business elsewhere.
What could I have done differently over the past years?
For starters, had I known two years ago what I know now, I would have gladly worn a headdress to school. Show me to any closet, and I would've happily come out of it. Diversity! I offer about as much diversity as a saltine cracker. If it were up to me, I would've been any of the diversities: Navajo, Pacific Islander, anything. Sen. Elizabeth Warren, I salute you and your 1/32 Cherokee heritage.
I also probably should have started a fake charity. Providing veterinary services for homeless people's pets. Collecting donations for the underprivileged chimpanzees of the Congo. Raising awareness for Chapped-Lips-in-the-Winter Syndrome. Fun-runs, dance-a-thons, bake sales as long as you're using someone else's misfortunes to try to propel yourself into the Ivy League, you're golden.
Having a tiger mom helps, too. As the youngest of four daughters, I noticed long ago that my parents gave up on parenting me. It has been great in certain ways: Instead of Be home by 11, it's Don't wake us up when you come through the door, we're trying to sleep. But my parents also lt me with a dearth of hobbies that make admissions committees salivate. I've never sat down at a piano, never plucked a violin. Karate lasted about a week and the swim team didn't last past the first lap. Why couldn't Amy Chua have adopted me as one of her cubs?
Then there was summer camp. I should've done what I knew was best go to Africa, scoop up some suffering child, take a few pictures, and write my essays about how spending that afternoon with Kinto changed my life. Because everyone knows that if you don't have anything difficult going on in your own life, you should just hop on a plane so you're able to talk about what other people have to deal with.
Or at least hop to an internship. Get a precocious-sounding title to put on your resume. Assistant Director of Mail Services. Chairwoman of Coffee Logistics. I could have been a gopher in the office of someone I was related to. Work experience!
To those kids who by age 14 got their doctorate, cured a disease, or discovered a guilt-free brownie recipe: My parents make me watch your 60 Minutes segments, and they've clipped your newspaper articles for me to read bore bed. You make us mere mortals look bad. (Also, I am desperately jealous and willing to pay a lot to learn your secrets.)
To those claiming that I am bitter you bet I am! An underachieving selfish teenager making excuses for her own failures? That too! To those of you disgusted by this, shocked that I take for granted the wonderful gifts I have been afforded, I say shhhh The Real Housewives is on.
Amy GUO 經驗: 17年 案例:4539 擅長:美國,澳洲,亞洲,歐洲
本網站(www.innerlightcrystal.com,刊載的所有內容,訪問者可將本網站提供的內容或服務用于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以及其他非商業(yè)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時應遵守著作權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規(guī)定,不得侵犯本網站及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利。除此以外,將本網站任何內容或服務用于其他用途時,須征得本網站及相關權利人的書面許可,并支付報酬。
本網站內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網站刊登內容,請及時通知本站,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