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里根打工的中國姑娘
  
  劉麥楚芬,加拿大國際管理學院董事長,出生于廣東,后隨父母移居香港,在美國加州獲得碩士學位,曾經在加州衛(wèi)生部和人力資源發(fā)展部任職。'>
關閉

澳際學費在線支付平臺

2017年為“家”做事的感覺真好

2017/05/19 12:25:02 編輯: 瀏覽次數(shù):292 移動端

幫助希望計劃出國留學者實現(xiàn)他們的出國深造夢想


給里根打工的中國姑娘

劉麥楚芬,加拿大國際管理學院董事長,出生于廣東,后隨父母移居香港,在美國加州獲得碩士學位,曾經在加州衛(wèi)生部和人力資源發(fā)展部任職。
談起在美國加州留學的日子,她說,那是生活最艱苦的時期:別人出去吃一頓飯就是10美元,而她一周的生活費才5美元。她總是在周五晚上才去超市,因為那時候很多東西都是買一送一的。一只雞是1美元,她把買回來的雞分成7塊放進冰箱,一天吃一塊,然后寫信告訴家人在美國一切都好,每天都吃雞!“香港人覺得可以吃到雞的生活就不錯??!不然家人是肯定不同意的?!被厥浊嗄陼r代的苦澀,劉麥楚芬卻大笑了起來。
來美的第二學期,大學學費漲了,交了學費后的劉麥楚芬連生活費都沒有。她想只能退學了,于是去向導師告別。導師一聽,吹起了胡子:“書沒讀完怎么能回去!”導師立馬幫楚芬發(fā)出一疊推薦信,第二天,工作便上門了??墒敲绹?guī)定沒有工作證不能上班,還是導師出馬,去移民局破格幫她拿到了工作證。楚芬的這份工作是做社區(qū)設計,令人佩服的是,一周后,市政府便直接打電話給她,請她去政府協(xié)助工作。從此,楚芬可以自己養(yǎng)活自己了,而這也是她進入美國政府工作最早的起點。
為了搜集論文資料,劉麥楚芬后來又進入加州州政府,幫一位前輩校友做醫(yī)療緊急管理計劃。當時任加州州長的正是里根。而正是里根的一番話,給了她極大的啟發(fā)。
當時加州的一些基督徒想建一所教會醫(yī)院,但由于政府補助不夠,一直沒能獲得批準。后來,一群修女找到了里根,希望他批準建立醫(yī)院。里根隨后對楚芬的上司與辦公室人員說:“This is America! 這里是美國,應該給每個人機會,讓他做他愿意的事情!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只要努力,都能成功!”
當時在場的劉麥楚芬聽后心里一亮,一扇新的窗口就此打開。劉麥楚芬說,“無論現(xiàn)在人們怎么評論里根,我始終尊重他,因為他關于美國的理念深深地教育了我,給了我向前的動力?!?從里根的身上她學到了一種精神,一種成為她一生為人處事的積極進取的精神,這種精神告訴她:在尋找自己發(fā)展機會的同時也要給別人發(fā)展機會。
給里根打工的中國姑娘獲得了寶貴的啟示,這也成為后來劉麥楚芬津津樂道的故事。

變身加拿大土著“酋長”

在里根總統(tǒng)競選時,劉麥楚芬離開了加州政府,跟隨丈夫前往加拿大定居。
劉麥楚芬的丈夫是一位農業(yè)保鮮科學家,來到鄉(xiāng)村廣闊的加拿大自然是如魚得水,但劉麥楚芬的工作卻陷入了困境。楚芬擅長的是地區(qū)經濟規(guī)劃、管理與人力資源開發(fā),而這在他們居住的加拿大地區(qū)根本無用武之地。因為周圍都是加拿大土著紅種人!“這些土著因為有政府補貼,整日無所事事,哪來的人才!” 劉麥楚芬說著兩手一拍,做了個無奈狀。
悶了半年后,劉麥楚芬開始出動了,她已經想好了第一步——培訓土著人!
土著女人的地位很低,總是被歧視、讓人看不起,于是不少的土著女人總是喝酒度日。她將這些女人集中起來,鼓勵她們戒酒,教她們如何照顧家庭、孩子,并讓她們學會簡單的家庭飼養(yǎng)雞、豬的方法,舉辦和睦社區(qū)日,分享她們努力的成果,建立她們的自信。她向加拿大政府要求經費,幫助土著人建房,把小孩子們送出去念大學;土著人的土地被搶被占,她幫他們分析文件,一條一條的找出不合理之處,然后向政府要求補償。
加拿大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qū)”,開放農業(yè)市場,當?shù)剞r民和土著人的葡萄種植園面臨破產困境,于是她請來釀酒師,把葡萄釀成了法國葡萄酒,并在這種冰酒上運用土著文和土著圖案來裝飾。這種加拿大冰酒首次在紐約推銷,一周內便銷售一空,土著品牌成為佳話。
自己用頭腦創(chuàng)業(yè)的劉麥楚芬成了土著人的“經濟發(fā)展顧問”。給土著人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她也因此受到了當?shù)赝林说淖鹁?,他們稱她為“酋長”。在加拿大她是一個外國人,能得到土著人這樣的稱呼,劉麥楚芬說這對她來說是一份莫大的殊榮,她為此感到很自豪。

邁出“回家”第一步

劉麥楚芬在加拿大漸漸有了聲望,加拿大政府把她當成了值得信賴的好朋友。80年代末,香港興起了加拿大移民熱,但是申請移民的人魚龍混雜,申請手續(xù)也很不規(guī)范,這些都給加拿大政府審批簽證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這時候,加拿大企業(yè)移民部的主任打電話找到了劉麥楚芬,希望她能幫助他們對申請移民的人做前期評估,考察他們當中哪些是真正想到加拿大投資的。政府的委托和信任讓她無法推辭,加上對故土的深深眷戀之情,劉麥楚芬接受了企業(yè)移民局的邀請,重新回到香港,而且一干就是很多年。
她說處理簽證對她來說從來不是難事,只要懂得規(guī)范,就好辦!1995年左右,廣東開始邀請她來內地講解赴加簽證事宜。這時的中國已經打開國門,不少商界人士都希望能把孩子送到加國念書,但加拿大使館當時只對家庭團聚開放簽證。于是劉麥楚芬來到北京加拿大使館,向工作人員詢問赴加簽證難辦的原因。
“為什么不給人去學習的機會呢?”熟悉加拿大移民政策的劉麥楚芬躍躍欲試了,她知道加拿大的法律透明、公正,只要按程序來,問題是可以很好解決的?!拔襾碓囋?!”她開始提出方案,正式啃起了中國內地學生赴加簽證這塊硬骨頭。
1998年1月,廣東高教局主持的赴加留學項目在廣東啟動。第一次宣講會在深圳舉行,劉麥楚芬回憶當時的情況說,會場來了600多人!3月,劉麥楚芬的Yes Canada!教育集團向加拿大使館送去了38個攻讀渥太華大學MBA的簽證申請,3周后,這38個申請全部獲得了批準!這是中國第一家由正規(guī)渠道向渥太華大學輸送的攻讀MBA的學生。1999年開始向加拿大輸送本科生。他們每年的輸送人數(shù)為四、五百人,業(yè)務范圍覆蓋了幾乎全國。她說,除了西北兩三個省,全國各地都有他們的學生。

為“家”做事的感覺真好

隨著職業(yè)從移民政策到教育業(yè)的過渡,劉麥楚芬越來越了解中國的管理學教育現(xiàn)狀。她發(fā)現(xiàn)中國本科管理學教育的范圍太窄,許多相關專業(yè)的教育互不相通,比如會計、國際貿易、金融等專業(yè)的學生對相鄰學科的知識甚至茫然無知。劉麥楚芬覺得這種狀況和將來需要的人才趨勢極其不符,“以后要的是全方位管理人才,要的是transferrable skill,可變通的能力技巧。不是10個人干10件事,而是1個人能干10件事?!?br> 2000年,劉麥楚芬和多年的老朋友,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前管理學院院長高仕登博士、渥太華大學前管理學院院長馬洛云博士碰面了。這兩位院長也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中加教育,高仕登博士更是在中國人還沒有聽說過MBA時,便開始為南開、西安交大等高校培養(yǎng)MBA教師,可謂是推動中國MBA教育的先行者。三人談起當今中國管理學本科教育的問題時,竟是英雄所見略同。
“許多中國學生并不是復合型人才,而企業(yè)需要的是具有多方面工作能力的雇員,所以企業(yè)覺得請不到適合的人,畢業(yè)生卻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劉麥楚芬說出了中國教育的一個困境。高仕登博士點頭贊同,并認為中國MBA教育的大氣候已穩(wěn),需要進一步提升的就是本科教育了。
經過一番商議,三人決定聯(lián)手合作,將加拿大教育上更為先進的管理人才培養(yǎng)項目引進中國,在中國辦學,使transferrable skill能在中國人才中扎根。
接下來的立項、申請,一切都很順利。只是由于SARS的緣故,“整個03年都動不了?!闭f起那段日子,劉麥楚芬連連擺手。
2004年他們開始尋找適合加拿大大學的合作伙伴。 加拿大國際管理學院與北師大珠海分院的籌建逐步走上正軌。很快,加國10余所名牌公立大學加入了這支中國“遠洋艦”。
當“三人峰會”決定派她來中國時,她對兩位院長說:“我也不懂中國,我試試吧。”剛來北京時,她聽不懂普通話,于是每天在旅館開著中央廣播電臺一個勁兒地聽,語言困難很快克服了?!安贿^現(xiàn)在寫還是不行”,她遺憾地聳了聳肩。
說到這兒,她談起了中國與加拿大辦學的差別。她說,中國的理念對教育非常重視,這點比國外強,父母無論如何,餓肚受苦也要給孩子教育機會,而國外只供孩子到18歲,有能力就繼續(xù),沒能力就拉倒。但加拿大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很大,除了給大學撥款,只要人們愿意,就可以讀書,無論是大學、大專、職高,政府都會以教育費、助學金、補貼等多種形式資助。
從送中國學生出去到向國內引進理念和教育,盡管“回家”的路漫長而辛苦,劉麥楚芬還是在這片土壤上“痛并快樂”地工作著。她堅信,中國很快就會成為世界強國之一?!霸趪馐冀K是國外,不是故鄉(xiāng),現(xiàn)在雖然有很多辛苦,但總是在為自己的故鄉(xiāng)做事了?!?br>
立即咨詢
  • 澳際QQ群:610247479
  • 澳際QQ群:445186879
  • 澳際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