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Brian給大家講完社團后,給大家留了個懸念,說是還有一個神秘組織可以讓大家去進行融入,這個地方就是——“教會”。
?
PLAN B——加入“教會”
好處:英語環(huán)境好,人脈的受教育程度高,搭建自己未來的社會人脈。
苦逼指數(shù):5
?
提到教會,咱們大部分家長由于長期生活在偉光正的天朝,受到的都是無神論主義下的共產(chǎn)主義教育,對于教會都會相對嗤之以鼻。但其實這里正是孩子融入澳洲逇一條捷徑,一條不為人知的密道。
?
澳洲有2400多萬人,其中70%都是有宗教信仰的。其中信仰基督教的是絕對主流;當然基督教各個宗派之間的信眾有多有少;由于澳洲是前英國殖民地,圣公會也就是英國國教在這里相對更有人氣一些。在澳洲,教會里的人普遍都是中產(chǎn)階級以上,受教育程度良好,有的甚至是公司高管,所以安全方面家長完全不用擔心。而且他們大多是白人或者是老移民,天然的語言環(huán)境簡直就是提高英語之夢寐以求的勝地。此外,通過和這些人的相處,對澳洲社會和人民的了解也會更深入。
?
其次,教會里的人都極度的古道熱腸,容易相處。他們普遍有著用不完的微笑,和持之以恒的熱心,只要你表達出一些興趣和意愿,他們都會非常的歡迎你。隨著時間的推移,建立起一定的情誼,他們很樂于在你困難的時候為你伸出援手,比如幫你搬家,找工作,練英語,甚至組織旅游。因為在他們這些忠實的教徒眼里,信上帝的大家都是一家人,都是兄弟姐妹,都是親人,所以他們會發(fā)自內心的想要幫助你,甚至讓你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久而久之,你就成為了他們的一部分,這些教會的兄弟姐妹也就成為了你日后的社會人脈,而且可信度,可靠度極高。
?
如此之好的一個組織,作為一個
留學生如何能加入,至少去觀摩一下呢?這個你完全不用擔心,因為沒等你找到組織,組織就會找到你的。
?
在大學校園里,如果你獨自一人吃飯,很可能就會有個彬彬有禮的人來和你打招呼,她/他可能金發(fā)碧眼,也可能是個ABC。在和你簡單一番greetings(打招呼)之后,就會告訴你她/他是哪個組織的,問你有沒有信仰,信不信上帝;之后會給你一本mini版本圣經(jīng),聯(lián)絡方式,以及他們組織周末活動的所在地?;蛘吣闳oogle一番,你附近的教會也都可以一目了然;當然最直接的就是你觀察一下你家附近的教堂,到了周末直接去組織報道。
?
?
苦逼方面:
第一,中國學生從少先隊到共青團,甚至是入黨,對宗教很難真正的感冒,甚至是感興趣。這就造成了,如果只是為了圖占便宜去教會,這樣就很難持久,雖然哪怕你明目張膽的就是為了占便宜去的,教會的人也依然會很歡迎你,因為他們就是想感動你,進而感化你。所以決定使用這條密道的同學們,還是在之前對宗教有些了解比較好。
?
第二,國內的家長往往對國外的社會并不了解,且往往喜歡以偏概全,對于學生加入教會少有支持者,尤其是女生;擔心孩子的安全,覺得孩子最好還就是像國內一樣三點一線的生活比較好。所以把這些好的東西解釋給家長聽,相對需要時間。
?
第三,初期加入教會的同學會明顯的覺得教會的人好像都很做作,每個人都是“自來熟”,在國內小心翼翼,防人之心不可無的心態(tài),一來到這里會很格格不入。再加上語言的閉塞,開始階段很難主動交流,被動交流會成為主旋律。甚至心理會有一種千萬別有人問題的感覺。漸漸的每周末的教會活動成為了一種包袱和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