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閉

澳際學費在線支付平臺

沒有教材的新西蘭小學PK中國小學

2017/04/06 13:56:55 編輯: 新西蘭 瀏覽次數(shù):470 移動端
曾先后培養(yǎng)出4位諾貝爾獎得主的新西蘭,其教育體制承襲了英國教育的傳統(tǒng),并進行了富于創(chuàng)意的改革,被視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體制之一。且看網(wǎng)友分享女兒在新西蘭讀小學的一些感悟吧!

  原文如下:

  女兒來新西蘭兩個月了,在奧克蘭一所知名的小學讀書。從啥也不懂,開始向懵懵懂懂發(fā)展。這一個月來,我最大的問題和感悟來自于——沒有教材的新西蘭小學如何教學?

  在觀察中學習

  新西蘭小學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的教學活動。我參加了一次“集市日”的外出參觀,與其他三名家長一起作為志愿者,幫助老師看管小朋友。全班小朋友被分成五個小組,家長是組長,負責記錄觀察的收獲。

  參觀不是漫無目的的春游,而是由一個大綱統(tǒng)領(lǐng)。我拿到的題板,儼然是一個采訪提綱:采訪一個在集市上賣東西的人,問他賣什么、多久來一次、已經(jīng)在這個市場交易多長時間了,賣的東西來自哪里……而另一張紙則完全用來觀察所獲:你在集市上看到了什么東西、什么人、人們在做什么……這些對于都只有五歲的小朋友來說,已經(jīng)可以稱為完成一個“項目”了。我請小朋友自己進行采訪,孩子們非常珍惜這個問題與攤主的交流機會,而攤主對于這些“小大人們”提的問題都非常的耐心回答。

  參觀結(jié)束后,老師搜集了家長拍的照片,然后讓小朋友將自己看到的東西、景象用畫筆畫出來,用單詞寫出來,用句子描述出來。整個過程涉及到了——語文課(英語課)、美術(shù)課、觀察與記錄、溝通與交流,很難想象如果把這些環(huán)節(jié)割裂開來,變成了無生趣的課本,孩子又會學到多少呢?

  根據(jù)自己的節(jié)奏學習

  在新西蘭,五歲的小朋友是小學一年級,小朋友的年齡相當于中國的幼兒園中班或大班小朋友。我開始以為這里的數(shù)學會非常簡答,但讓我吃驚的是,女兒竟然告訴我老師讓她做100以內(nèi)帶進位的加法,比如27+54之類的,而第二周,要做1000以內(nèi)加法的構(gòu)成,比如875=800+70+5,難道這里的小學數(shù)學要求這么高么?

  原來老師完全根據(jù)每個孩子的進度教學。女兒第一天上課的時候,做對了老師給她出的幾道算術(shù)題,老師第二天就給她換了小組,立刻提高了難度。女兒說坐她隔壁的小女孩兒更厲害,100以內(nèi)帶進位的加法不用列豎式,看一眼就能寫答案。我的疑問是:這么多不同進度的小組,老師的任務量豈不是很大?女兒告訴我了答案:老師給每個小組留一個任務——自己給自己出題目,比如難的小組就出加起來等于78的題(等于是在練習減法哦!),簡單的小組給自己出加起來等于18的題。做錯的題,老師會畫一個小小的紅點,而作對的會給一個大大的對勾,對于不同進度的孩子來說,都是一個鼓勵進步的過程。

  英語也一樣。新西蘭將所有圖書分為幾個難度檔次。女兒從第一階段的閱讀學起,每本書只有幾頁,大多是圖畫,下面只有一個單詞或一個簡單的句子,圍繞一個有趣的主題展開。每天帶回家一本不同的書,但都是一個難度檔次的,由家長陪著讀一遍。女兒說,她的同學很多帶回家的都是完全沒有圖畫的書,很多頁,密密麻麻。五歲的小朋友能達到這樣的閱讀水平,可見老師根據(jù)每個人的進度,讓每個人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從身邊學習

  老公也參加了一次家長志愿者活動,這次是輔導孩子們認識圖形。英語中的圖形很多都來自于拉丁語,比若說12邊形、12面體都有固定的單詞表達。這么多生詞,孩子們怎么能記得住呢?老師印了一張各種圖形和單詞的單頁讓大家看,然后大家在學校里隨便什么地方,找到和圖形上一致或者類似的,畫下來、涂上顏色、寫出圖形的單詞。又一次,美術(shù)課、英語課結(jié)合起來了。女兒說她知道為什么英語中電熱水器和圓柱體是一個單詞了:)

  與中國教育對比

  其實從教育的進程來說,經(jīng)歷一個沒有教材—>統(tǒng)一教材—>再到?jīng)]有教材的過程,是比較國際主流的,也是符合人類認知過程的。即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來自于感性認識,再到理性規(guī)范,最后到自我分析與創(chuàng)新。世界知名高等學府里,很多課程都是沒有教材的。越是對課程主題理解深入的老師,越不會指定教材,而是根據(jù)課程進展的安排,每個問題推薦幾本書,每種觀點介紹幾個人,從而起到讓學生了解概況、啟發(fā)學生在現(xiàn)存的學術(shù)發(fā)展和學術(shù)爭議中,獲得自己的感悟。分析和創(chuàng)新必須來自于感性的認識和理性的思考相結(jié)合。我們在原來的教育中,恰恰缺少的是如何獲得感性認識的訓練,缺乏激起孩子感性認識興趣的引導。也許新西蘭小學沒有教材的做法,可以多多少少給我們一些啟發(fā)和借鑒。

立即咨詢
  • 澳際QQ群:610247479
  • 澳際QQ群:445186879
  • 澳際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