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澳際學費在線支付平臺

2017中國4學生獲全球最難獎學金,面試答什么是人性

2017/08/14 14:22:48 編輯: 中國 瀏覽次數:271 移動端

12月7日,首屆 羅德中國獎學金 獲獎名單揭曉,四名本科階段就讀或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的中國學生 張婉愉、任娜瑛、鞏辰卓、張淳映,獲選為獎學金得主,這也是該獎學金創(chuàng)辦113年來首次對中國大陸的申請者開放。中國大陸的首批羅德獎學金獲得者將在2016年10月,與來自其他30個國家及地區(qū)的羅德學者,一同赴牛津大學完成為期兩年的研究生學業(yè),獲獎者每年可獲得5萬英鎊(約合 487450元人民幣)資助。以下是澳際留學專家為大家?guī)淼闹袊?學生獲全球最難獎學金,面試答什么是人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2017中國4學生獲全球最難獎學金,面試答什么是人性

張淳映 出生于1992年,畢業(yè)于浙江大學,擁有經濟學與英文雙學位,目前在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攻讀碩士學位。曾在路透社上海站、《紐約時報》上海站及新華社實習,希望在牛津攻讀循證社會干預和政策評估專業(yè)的研究型碩士學位。

張婉愉 出生于1994年,北京大學法學院學生,曾以年級第一的成績赴斯坦福大學法學院交換,參加杰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比賽獲得團隊全國冠軍和個人最佳辯手稱號。希望在牛津學習政治、經濟、哲學(PPE)高階本科學位。

鞏辰卓 出生于1993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國際政治專業(yè),參加過巴西、英國、美國、芬蘭等國的學習交換項目,目前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傳播與信息團隊的培訓生,在坦桑尼亞工作。完成過攀登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的 垂直馬拉松 比賽,欲在牛津大學學習有關互聯網、教育以及工商管理的課程。

任娜瑛 出生于1993年,清華大學英語語言與文學專業(yè)學生,中國青年同伴網絡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帶領團隊專注于性別教育和學術研究。常在課余時間為北京農民工子弟補習英語,計劃在牛津大學攻讀女性學。

焦點1 羅德獎學金為何 最難申請 ?

今年3月30日,羅德獎學金的執(zhí)行單位羅德基金會宣布,自2015年起在中國遴選獎學金得主。

該獎學金被稱為 全球最難申請的獎學金 ,每年申請者超過1.2萬名,而錄取率僅有0.7%,因此還被稱為 本科生的諾貝爾獎 。獲獎者每年可獲得5萬英鎊(約合487450元人民幣)的資助,資助金額將用來支付得主在牛津大學學習期間的學費、食宿、保險、旅行補貼和領導力培訓計劃等開支。

它在評選時不僅注重申請者在學術上的成就,還看重申請人是否有體育、辯論、音樂方面的才能,也包括追求真理的勇氣、合作精神及領導才能。

焦點2 申請及面試流程是怎樣的?

羅德中國獎學金的申請人必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本屆申請人需在2016年8月前完成國內或國外本科學業(yè),年齡在19周歲及25周歲間,成績排名必須在班級前5%以內,并在GRE或GMAT考試中取得較高的分數。

據北大學生張婉愉介紹,報名材料包括3封老師寫的學術推薦信、一封課外推薦信及1000字的英文個人陳述。據工作人員介紹,所有申請者需經歷三輪考核。初步篩選后,進入第一輪面試的人數達600人。負責第一輪面試的面試官,是世界各著名大學在華的資深面試官,他們盡可能地通過紙質材料和簡短的面試問題進行篩選。

第二輪的面試官則是由全球各地的羅德學者擔綱,他們通過視頻對申請者進行約半小時的談話面試,有的申請者還會接受多于兩名以上考官的面試。

最終,進入第三輪終選的16名申請者在上海瑞金飯店,與10名終選評委進行了封閉式的最后一輪面試。

焦點3 哪些名人獲得過羅德獎學金?

羅德獎學金是1902年依照英國礦產業(yè)大亨塞西爾 羅德斯的遺囑設立的,塞西爾 羅德斯希望在擁有 道德力量 和 領袖本能 的青年人中,培養(yǎng) 有公德心的領導階層 。不少知名人物是羅德獎學金得主,包括美國前總統(tǒng)比爾 克林頓、澳大利亞前總理托尼 阿博特、天文學家哈勃等。

此次中國的四名 90后 得主也都充滿了個人魅力。終選評委之一的蓋茨基金會中國首席代表李一諾稱,她在每位候選人身上看到了學業(yè)優(yōu)異之外的三個特質: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對社會和時代的大問題的關注、對弱勢群體的深刻的責任感。

■ 同題問答

1 你認為自己最大的 加分項 是什么?

張淳映:羅德方面通知我獲得這個機會的時候提到,打動他們的是我對新聞的熱情、對中國社會的關注和生動的表達。我本身是個非常喜歡講故事的人,在幾輪面試的時候基本沒有抽象概括的回答,而是講了非常多的小故事。

張婉愉:我相信他們第一很看重我在北大法學院第一名的成績,看重我在斯坦福法學院留學的經歷。但學術不是全部,他們更看重的是我對公益事業(yè)和法律援助的投入和志向。面試時我跟評委說過,我在國際律所里實習時看到牽涉幾億元的項目能幾周內完成、但也在法律援助中看到農民工為討兩萬元的工資足足拖家?guī)Э诘壬纤奈迥?,我內心決不能贊同這種區(qū)別,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法治對弱勢群體真正有意義。

鞏辰卓:我最大的加分項可能是比較實在。我一直在真實地闡述自己的想法和心志,如果有些問題我并沒有想得很清楚,我會誠懇地說出來。

任娜瑛:我認為文學、戲劇、電影、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這是其一。同時,我試圖將平權運動實踐與學術理論相結合,既醉心理論又強調實效的傾向,這可能是加分項之二。

2 面試中印象最深的一個問題是什么?

張淳映:羅德基金會中國理事長湯玫捷問,你覺得什么是人性?我當時嘗試從采訪經驗中談談對人性的觀察和感受。首先,人性很難有絕對的善惡。其次,人性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每個人都需要被尊重被傾聽。剛來哥大的時候,我有一點困惑:作為學生我們并不能發(fā)稿,沒有能力替人發(fā)聲,那他們?yōu)槭裁催€要接受我們的采訪?當時我的教授說,有些人需要一個傾訴對象,需要你聽他講幾個小時他們的人生。后來我就嘗試很耐心很真誠地面對我的每一個采訪對象,而我發(fā)現這樣做的時候,他們也很尊重我,這正是人性的美麗之處。

張婉愉: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問題是: 你希望能夠使法治覆蓋到弱勢和邊緣群體,覆蓋到每一個人,但你覺得那樣會產生什么問題?我們該怎么辦? 我很喜歡這個問題,這是在考察我的批判和辨證思維能力。我們都希望法治的覆蓋面越廣越好,但如果不去全面和深入地思考它,就只能是一種對流行名詞淺薄的附庸而已。

鞏辰卓:蓋茨基金會的首席代表李一諾女士問我,你認為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有什么因素塑造了現在的你?我說了兩點,一是家庭對我的影響,父母非常支持我追逐自己的興趣與理想。二是我初中時很胖,常被同學開玩笑,這讓我對公平和正義有種切身的渴望和追求。

任娜瑛:我印象最深刻的問題是: 如果中國性別平權完成了,那么下一步你要做什么? 我的回答是,即使在制度層面性別平權似乎完成,但是性少數人群的內部歧視仍然存在,所以下一步應該是去解決這種內部歧視。

3 作為羅德學者,你理想的職業(yè)是什么?

張淳映:我想做一個自己的新媒體平臺,自己做載體。別人的故事被我收集起來,通過我講給更多人聽,我想充當這樣一個介質?,F在對我來說,與這個愿望最匹配的是做一名記者。

張婉愉:我想成為一名為弱勢群體服務的律師。

鞏辰卓:我的長期目標是在中國農村建立與教育相關的NGO,我到現在為止從沒有考慮過留在國外。我并不希望名聲斐然,也不希望掙很多錢,只是希望自己十年后還能做著自己喜歡和認同的事情。

以上是澳際留學專家為大家?guī)淼?中國4學生獲全球最難獎學金,面試答什么是人性 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更多美國留學資訊信息盡在澳際美國留學官網。

  • 澳際QQ群:610247479
  • 澳際QQ群:445186879
  • 澳際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