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學商學國貿雙碩士畢業(yè),現居澳洲,在澳學習生活15+年,從事教育咨詢工作超過10年,澳洲政府注冊教育顧問,上千成功升學轉學簽證案例,定期受邀親自走訪澳洲各類學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新聞列表> 就讀美國頂尖商學院MBA之不可利字當先.
不過對于計劃明年入學的準MBA來說,現在正是開始申請的時候。在MBA的諸多申請材料中,有一項是personal statement要求你陳述一下申請MBA的理由。
早些年MBA剛在國內開始流行的時候,輿論幾乎無一例外地將MBA和職場金字招牌等同起來,高職、高薪幾乎是所有MBA的共同寫照。這些信息來自哪兒呢?不外乎是各個著名媒體的MBA排行榜,因為那上面有各商學院MBA畢業(yè)生詳細的薪資水平及增長幅度,以及諸如哈佛MBA”之類介紹擁有MBA學位的著名成功人士的書籍。
可是到了學校,開始上課,慢慢地就發(fā)現了另外一片天。同學們之間在談到畢業(yè)后的工作去向時,雖然投資銀行、咨詢公司、全球500強等還是占了大多數,但也有人表示,要去公營機構、非政府組織等所謂的非盈利組織。這個說法從未聽到過,不禁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隨后的一堂戰(zhàn)略管理課,更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那堂課涉及組織架構的變動和調整,討論的案例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班上有一位來自英國的同學,入學前曾在類似的國際組織工作多年,可以說是全班對非盈利機構最為了解的人。其它人絕大多數從未在非盈利機構中工作過,雖然硬著頭皮也能謅兩句,但哪里及得上人家的親身體驗。我清楚地記得,那堂課的案例討論,到最后幾乎成為這位英國同學與教授兩人間的對口相聲。一堂課下來,我從那位同學身上學到的東西,絕不比從教授那里學到的少。
我對非盈利組織的興趣,就是從那堂課開始的。最后一個學期,系里開了一門關于企業(yè)社會責任與環(huán)境保護的選修課,正合我興趣,我便選了。課程只有短短兩天,但涉及的內容很廣泛,包括溫室效應、生態(tài)危機、勞工權利、全球化、南北差距等熱點問題。其中有一個案例談到了某全球著名公司在中國廣東設廠,但故意壓低工人待遇、克扣工人福利的事件。我是中國學生,參加討論責無旁貸,便做了一個簡單的presentation,向其它同學大致介紹了一下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基本狀況。那一年,全球對中國的關注度還不象現在這樣高,普通的外國同學,如果不是從事對華工作,對中國的情況還真不太了解。用老師的話說,我的介紹從客觀上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了中國,也為這個案例本身提供了更多的背景資料。而我自己則第一次感到,除了投行和咨詢公司外,原來MBA還有更廣闊的天地可以發(fā)揮。
當然,說句實話,非盈利機構能提供的待遇,遠遠比不上投行和咨詢公司,甚至也比不上大多數500強公司總監(jiān)級以上的職位。對一位MBA來說,如果畢業(yè)后加盟非盈利機構,獲得高職和高薪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我想,這是一個非?,F實的考慮,也是為什么到目前為止,非盈利機構還不是大多數MBA畢業(yè)生首選的主要原因之一。
MBA課程中涉及的這些非盈利機構內容,確實大大開拓了我的眼界,讓我第一次意識到,企業(yè)和個人除了認真經營、努力工作、獲取更高的財務回報和個人成功之外,也還承擔著不小的社會責任。從我畢業(yè)后到現在,企業(yè)社會責任日益受到關注,甚至進入了不少全球500強公司的年報。對那些石油化工、汽車制造公司來說,這更已成為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已有人開始在申請MBA的個人陳述中寫到畢業(yè)后從事非盈利工作的想法。我不知道這是否能影響申請本身,但相信這樣的話題總是與眾不同的。因此,如果你確實這么想,不妨就寫入個人陳述,從另一個角度,增加一下商學院的多樣性。
相關提示:更多關于美國MBA留學的相關問題大家可以咨詢澳際的在線專家,或者聯系在線。
相關閱讀:
美國商學院MBA獎學金發(fā)放標準詳解
名牌商學院費用與回報的比較
斯坦福大學商學院MBA之申請文書詳解
Amy GUO 經驗: 17年 案例:4539 擅長:美國,澳洲,亞洲,歐洲
本網站(www.innerlightcrystal.com,刊載的所有內容,訪問者可將本網站提供的內容或服務用于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以及其他非商業(yè)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時應遵守著作權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規(guī)定,不得侵犯本網站及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利。除此以外,將本網站任何內容或服務用于其他用途時,須征得本網站及相關權利人的書面許可,并支付報酬。
本網站內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網站刊登內容,請及時通知本站,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