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澳際學費在線支付平臺

盤點中美頂級中學教育理念的“大同小異”

2015/05/05 16:05:44 編輯: 美國 瀏覽次數(shù):460 移動端

?不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想躋身名校,都要付出異于常人的努力。不同的是,如果美國孩子沒能進入名校,他們在高中期間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依然是人生的第一桶金。

最近,一篇名為《常春藤盟校及名校2015年錄取率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帖子在朋友圈里廣為流傳,從中可見,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名校的錄取率都比10年前的一半還要低,有的甚至創(chuàng)造了歷史新低。比如,斯坦福大學今年接到4.2萬份申請,錄取率卻僅有5.05%。

有常春藤名校的招生主管表示,大學申請與招生正陷入惡性循環(huán):越多人申請,學院越要淘汰,錄取率越低,學生越害怕,發(fā)出的申請越多……如此愈演愈烈。

此等“名校效應”投射在美國高中生身上,后者承受的壓力和期待可想而知。

在很多人慣常的印象中,美國學生讀書比中國學生輕松許多。沒錯,美國的小學教育,尤其是公立小學,跟中國相比的確輕松不少。但一旦進入高中,尤其是那些奔著名校去的學生,壓力還是會成倍增加。SAT(相當于美國的高考)分數(shù)高并不能讓你穩(wěn)進名校,這兩年,有不少擅長考試的中國學生拿到了SAT高分甚至滿分,但仍被理想中的大學拒之門外。

其實,美國大學教育強調的是個人發(fā)展,光是高分,不足以證明學生的與眾不同,競爭力強的報名者應具備過人的專長,參加過一些含金量高的課外活動,如英特爾國際工程與科學大獎賽、州立數(shù)學競賽、名校的夏令營……等等。如果只是盲目跟風,下農村支個教,會拉個小提琴,彈個鋼琴什么的,在申請大學時,很難脫穎而出。美國大學尤其是名校,更希望看到一個學生的與眾不同,甚至還會考量高中生如何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這主要體現(xiàn)在課外活動是否和所申請專業(yè)相關聯(lián),而非人云亦云。

那么問題來了:美國的高中教育到底和中國的有何不同,才能讓學生在申請大學時使出“十八般武藝”來?

首先,學制上有差距:大部分美國高中是4年時間,中國其實只有兩年,第三年基本都在題海戰(zhàn)術中準備高考了,不太學習新知識,更別提有充分時間在課外活動中學習新技能了。

其次,課程上有差距:美國高中采取學分制,可以開必修課和選修課。很普通的美國高中都能開出上百門課,甚至還有不少大學預修課程,這一點,中國的中學難以做到。

另外,美國的大學、科研機構、醫(yī)院、政府機構、商業(yè)機構等都有專設部門,負責協(xié)調高中生的課外社會實踐和科研活動。因此,美國的高中生可以到科研機構實習,在實驗室里跟專業(yè)人士搞研究,也可以到各級政府機構去當官員助理、議員秘書……這在中國難以想象,別說沒什么機構能讓學生體驗,忙于題海戰(zhàn)術的學生們恐怕也分身乏術。

  • 澳際QQ群:610247479
  • 澳際QQ群:445186879
  • 澳際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