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澳際學費在線支付平臺

  國內(nèi)高中生怎么樣能盡快適應澳大利亞寄宿家庭

2015/11/11 16:05:06 澳際教育 編輯: 瀏覽次數(shù):275 移動端

????? 隨著留學的熱度慢慢增加,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將孩子送到國外讀書,接受外國的教育,那么寄宿的問題就隨即接踵而來,中西方文化差異,以及個人的生活方式習慣等等都有著很大的不同之處。

  孩子們在家和寄宿的時候的待遇方式也會發(fā)生轉(zhuǎn)變,家長式的寵溺也隨之消失,同時也要求孩子能盡快的適應新的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

  接下來看看在此方面非常有經(jīng)驗的老師是怎么評價的?

  不僅僅是居住環(huán)境,家庭教育理念、中澳文化和價值觀的差異,也讓很多中國家庭無法理解和接受。

  十年前,中國并不像現(xiàn)在這么“富有”,所謂的文化強勢也未出現(xiàn),在澳大利亞讀書的孩子都會努力調(diào)整和改變自己,去適應和接受澳洲文化;但近幾年,隨著中國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生活條件也快速提升,中國孩子對于生活質(zhì)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對其他文化的包容性反而越來越小……尤其是不少家長和孩子,對澳大利亞文化的了解程度還處在幾年前的水平!

  說到對于澳大利亞文化的了解,也可以進一步延伸到中澳兩國文化、規(guī)則、法律、宗教、生活、價值觀的不同,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孩子跟寄宿家庭相處時產(chǎn)生摩擦。

  而我們的家長往往意識不到這些差異,習慣性的用中國式思維方式給孩子提建議,越介入越復雜,最終將溝通層面的事情推高到惡性事件的高度,比如說,對中國人的歧視問題等。

  結(jié)合這幾年來處理過的眾多澳大利亞高中寄宿家庭案例,我總結(jié)了中國家長和孩子對于中澳文化最常見的幾個差異誤區(qū)。

  一、溝通習慣差異大,澳大利亞人直接表達,中國人隱忍委婉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還是有很多中國學生會因為這個問題與住家產(chǎn)生矛盾。我常常聽見有學生在跟住家溝通時,因為不好意思或者覺得太直接會傷害別人,碰到問題就選擇隱忍,直到最后忍無可忍。

  比如我一個在澳大利亞讀10年級的學生——貝貝,在他剛?cè)胱x澳大利亞學校的第一個星期,就委屈地向父母哭訴。緣由是連續(xù)一周,住家都是傍晚5點以后才接他回家,而很多同學早都回家了……雖然他每次都等的很焦急,但因為擔心“得罪”住家,他一直隱忍不發(fā),實在忍不住了,就在電話中跟父母嚎啕大哭。家長一聽,立馬認定住家不負責任。我在了解事情的始末后,建議貝貝大膽地與住家溝通,表達他希望住家能每天16:00去接他的意愿。貝貝鼓足了勇氣開口,沒想到住家非常爽快的答應。原來住家以為貝貝完全接受五點后接他回家的安排,一直不知道小朋友的真實需求是希望在四點鐘來接他。一句話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孩子和家長鬧心了好長一陣子。

  溝通方式和表達方法是澳大利亞教育的一部分。澳大利亞孩子從小會接受來自于父母和老師關于如何用溝通解決問題的訓練。這點,與更習慣用情緒溝通的中國人形成巨大反差。因為沒有接受過就事論事的溝通訓練,中國小孩會出現(xiàn)很多令澳大利亞家庭不可思議,乃至抓狂的事情,也是一個現(xiàn)實存在。

  二、家庭教育理念不同,澳大利亞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務,中國家庭培養(yǎng)“甩手掌柜”

  中國家庭在小孩的教育過程中,更強調(diào)小孩在學校的表現(xiàn)和知識的吸收。對于小孩生活能力和家庭責任感等的關注不足。所以,在中國家庭中,孩子幫助家長處理家務,會讓小孩獲得額外的贊賞,因為他做了家長認為孩子不需要做的事情。

  但在澳大利亞,孩子參與家庭的大小家務是一件理所應當?shù)氖虑椋巧鐣逃幕纠砟?,家庭教育的必?jīng)過程。

  在澳走讀高中的Jason跟我說,他在住家期間,不僅參與布置餐桌、洗碗這樣的家務,也會參與修剪草坪給寵物洗澡這樣的家務。如果中國家長把孩子做家務判定為占用了學習時間或者“辛苦”的事情,甚至上升到我們不是交了錢嗎?為什么要讓我們的孩子做家務,我們的孩子在家里都不做家務的高度,則矛盾立馬出現(xiàn)。

  關于這個問題,不要說土生土長的澳大利亞人,就連孩子寄住在澳大利亞生活了十幾二十年的親戚家里,都會產(chǎn)生巨大的矛盾。

  我之前有一個學生,住在親姑姑家里,孩子打電話向媽媽哭訴,說姑姑對她不好,中午讓她帶隔夜的剩飯去學校吃,還讓她刷馬桶。孩子媽媽抱怨,你回中國我們好吃好喝好招待,我女兒在澳大利亞你居然這樣,搞得姑姑懊惱萬分。事實是怎樣的呢?頭一天多做一點,第二天中午帶便當是華人習以為常的行為, 西方人更簡單,帶上兩片三明治解決。孩子的房間是帶洗手間的,自己打理自己房間的衛(wèi)生在他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情。

  其實,孩子在住家中承擔部分家務,不僅僅能夠讓孩子更快與住家構建融洽的關系,因此提升了未來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承擔家庭責任的意識,何樂而不為呢?

  三、價值取向不同,澳大利亞家庭強調(diào)孩子

  • 澳際QQ群:610247479
  • 澳際QQ群:445186879
  • 澳際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