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學商學國貿雙碩士畢業(yè),現(xiàn)居澳洲,在澳學習生活15+年,從事教育咨詢工作超過10年,澳洲政府注冊教育顧問,上千成功升學轉學簽證案例,定期受邀親自走訪澳洲各類學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新聞列表> 英國博士生活感受:留學不應只為LV.
每年遠赴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有很多,而每個人度過英國留學生活的方式有很大不同,下面是一位正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讀博士的朋友寫下的英國留學生活感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又一輪圣誕購物熱潮已經落幕。據(jù)報道,節(jié)禮日(Boxing Day)那天,位于Oxford Street上的Selfridges百貨公司人頭攢動,而中國消費者占到了絕大多數(shù),當天第二筆交易就是用銀聯(lián)通道完成的,數(shù)值達到了1,200英鎊(BBC UKChina, 2010)。
由于在國內進行博士調研的原因,我無緣親歷這一場景,不過這倒讓我想起曾經赴英探親的一段經歷。
初抵英倫
2009年2月,我第一次來到倫敦,沒有時間去登高“倫敦眼”,倒是輾轉反側到達了位于倫敦二區(qū)的Burberry工廠店,為的是完成國內眾多親朋好友的囑托,帶上幾條便宜的蘇格蘭羊絨圍巾。出了地鐵站,我就開始摸不清方向了,幸好門口就站著兩位高大的英國警察,很快給我指明了方向。臨走前,其中一個警察像是憋了很久,問了句:Are you going to the Burberry factory outlet? 得到肯定答復之后,臉上似乎露出了早就料到的得意神情。走了幾步,轉了幾個彎,我又一次迷失在倫敦的巷子里,迎面走來一位英國婦女,還沒等我開口,她先問道:Burberry? 于是,我又一次很順利地得到了指引。等最終到達目的地時,門口的門童一看到我的中國臉,馬上一句標準的普通話“你好”把我迎入了店內。第一次出國門,在短短十分鐘內接二連三遇到如此的“超國民待遇”,我可真是有點驚訝于中國消費者在倫敦Burberry工廠店出沒的頻率了。
回到上海
前幾天與薩里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的Lecturer在上海討論我的論文。閑暇之余,他和我提到了他在上海新天地的所見所聞:一群十七八歲的孩子,在圣誕夜里泡吧,毫不顧忌地點著兩,三百磅一瓶的洋酒,讓他直呼震驚。當我問他對倫敦留學生手上拎著LV手袋怎么看時,”It’s the norm.”他輕描淡寫地回答到。此刻,我真不知該為中國留學生強大的購買力而自豪呢,還是該為老外對這種“司空見慣現(xiàn)象”的平靜而無奈。如果當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涌入英國,不是為了從世界領先的教育水平中獲益,而更青睞于去追逐世界奢侈品牌的話,似乎英國的教育優(yōu)勢將會越來越不復存在,倒是英鎊的貶值看上去更要來得吸引人;而那些在英國高檔百貨商店揮金如土的中國孩子,除了用日益升值的北京鎊(Peking Pound)換得一個個“驢”牌人造革手袋時,又得到了些什么?當有一天他們回到自己的祖國時,除了這些奢侈品牌,還能剩下些什么呢?
Amy GUO 經驗: 17年 案例:4539 擅長:美國,澳洲,亞洲,歐洲
本網站(www.innerlightcrystal.com,刊載的所有內容,訪問者可將本網站提供的內容或服務用于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以及其他非商業(yè)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時應遵守著作權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規(guī)定,不得侵犯本網站及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利。除此以外,將本網站任何內容或服務用于其他用途時,須征得本網站及相關權利人的書面許可,并支付報酬。
本網站內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網站刊登內容,請及時通知本站,予以刪除。